调研日志 | 年贵菊:高原的霜雪与父亲的坚守

01天爷之下,父亲的土地时光

时间正值2025年春季,因事情繁忙,我和父亲断断续续进行了四次访谈。

2025年2月2日下午,第一次访谈开启,主题是农民流动过程及相关经历,重点聚焦外出务工背景。访谈中,父亲提到务工前家中耕作的花费,他感慨庄稼收成很大程度依赖于天气,在我们那儿,大家都习惯把天气称作“天爷”。

青藏高原地区庄稼一年一熟,通常五、六月份播种,九、十月份收获。庄稼生长关键的七、八、九月正值夏季,夏初干旱,夏末多雨,一旦雨量过多,或者频繁出现冰雹等恶劣天气,庄稼收成就会大打折扣。高原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庄稼收成常常不尽人意。青海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耐寒作物,且因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部分地区耕种模式和作物种类存在地域差异。这里农民的收入更多依靠畜牧业,种地主要是满足人和牲畜的生存基本需求,并非主要经济来源。

图1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黄草掌村冬日农地

02兰青二线:父亲为土地铺就的发展脉络

2025年2月6日晚上,第二次访谈进行,内容主要围绕外出务工的动因和经历展开。这次访谈让我十分惊讶,我也是在这时才知道,父亲从2006年兰青铁路二线开工,到2009年完工,整整三年时间,都是一名参与兰青二线建设的铁路工人。

图2 兰青铁路二线施工人员正在测量铁杆的水平度(2008年4月18日摄)图片来源于: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4月23日

兰青二线建设难度极大,却对青藏高原意义非凡。兰青铁路是连接青藏铁路的唯一通道,原有的单线运输能力在西部大开发后,无法满足青海资源开发和铁路货运需求,增建二线迫在眉睫,以此缓解运输瓶颈。建设过程中,铁路要穿越黄河、湟水峡谷,面临风沙、冻土、盐湖等复杂地形,电气化改造还得适应高原独特气候,双线并行施工时还必须保障有线正常运营。并且,原有的兰青铁路设计标准低、病害多,建设二线的同时还得同步改造旧线。兰青二线建成后,完善了西部铁路网布局,加强了青海与内地的联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父亲参与这样艰巨的工程建设,实在令人敬佩。

图3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黄草掌村冬日草场

03青海土地的流转与确权:访谈里的循环真相

之后又展开了第三访谈和第四次访谈,第三次访谈聚焦在农民流动的结果和影响、土地流转的结果和影响,而最后一次访谈内容主要是土地确权的过程和经历。这两次访谈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并且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的时间较晚,展开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除了访谈的以上内容,我还展开了另外的话题,尤其针对畜牧业的内容,了解到草场的划分和没有划分草场前的土地境遇。记忆中我们草场的草是十分茂盛的,但也一直想不通为什么青海要发展生态、强调生态大过于经济,以前只觉得是因为青海地理的特殊、环境的特殊,这次真正认识到生态对于青海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畜牧业一旦发展过度就会影响农业,进而影响到农户,农户的过度放牧的行为会最终导致农业产出低将会影响到农户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相互循环的过程,也是青海人民在进入21世纪前得到的最大一个教训。

图4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黄草掌村冬日草场

年贵菊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