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前的准备
这次即将是第二次参加口述史调查活动,调研的主题是“农民流动与土地流转”。凭借上次暑期调研印象,脑海里有一位安爷爷符合作为此次访谈的对象。安爷爷曾17岁就外出务工,家中有两亩土地流转出去了。确定好访谈对象之后,调研时间我想是赶在年前尽快为好,因为若是快要临近过年,家家户户就要忙起来了。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出发去安爷爷家,一进门便热情地打招呼,招呼我们赶紧坐下喝茶。安爷爷刚泡好的茶冒着热气,在寒冷的冬日里增添了一丝暖意,他和蔼地说我们来得时间正好没有跑空,上午他没在家去地里忙了,这会儿才在家里歇息。我的访谈就这样一边喝茶一边进行。
二、倾听田间心酸:农民土地流转下的生活浮沉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听爷爷从家长里短聊到田间地头的收成,从子女外出打工的艰辛聊到土地流转的困惑,每一个话题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农民流动背后的辛酸。安爷爷曾为了生计,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年纪轻轻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老伴守着几亩田地。外出务工的日子很是辛苦,讲不上什么条件,吃穿住行都是最简单的应付一下,工作也没有任何保障,最苦的时候在桥洞子底下住过。当然也时常牵挂家里,农忙时专门回去帮忙。他说:“土地是咱农民的根,可如今这根却越来越难扎稳了。”
三、土地流转:增收之惑与农村发展之路
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本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爷爷说如今土地流转出去比单纯自己种收益要高一些,也有流转合同作为依据,可当问到土地流转后是否增加了收入时,爷爷回答道没太大变化,只是不用像之前兼顾那么多土地受累,增加了外出务工的时间。除此之外,我还从爷爷口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是有想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想法,但是能流转出去的只能是好田,一般的土地没人要,再加上现在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回乡发展,因此,爷爷惆怅地说:“农村的发展道路不知道在哪啊!”
四、调研后的感悟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流动与土地流转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才能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调研者,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农民的声音、反映他们的诉求,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访谈结束之际,我闻到厨房里传来的饺子香,原来是奶奶包的饺子做好了,这一刻我感受到年味在向我袭来。如张爱玲所说:“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过年即如此,人们在准备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农村发展前景亦如此。我知道,农民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农村的发展之路。而我,也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用我的笔触和心灵,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