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句传递情感,言语记录人生。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和我的伙伴得以结识了因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而搬迁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五堡村的葡萄大户杨叔,和他聊起关于他的“农民流动与土地流转”之路。杨叔的故事使我们心潮澎湃,感叹杨叔眼界之前沿,视野之旷阔的同时,还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在特定历史发展格局之下广大农民敢打敢拼肯上进,慧心巧思谋发展的广阔图景。
01移民之始:从故土到热土
二十多年前,因为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河段要修溪洛渡水电站,杨叔终携着一家老小从他们出生、成长的雷波县来到了西昌市五堡村这片陌生的土地。溪洛渡水电站是世界第四大水电站,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而其成功建设则离不开像杨叔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们。他们背井离乡,告别原有的社交圈,在新的土地上重建房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新的土地上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地发展之路,这个过程痛苦、艰难而漫长。
02破土而生:葡萄藤下的奋斗征程
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杨叔凭借其在雷波老家的脐橙种植经验,敏锐地觉察出对于五堡村所在的安宁河谷而言,千万年来滚滚河水的冲刷堆积,使其地势变得十分平坦开阔,再加之西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与光热条件,这里的农业种植产业一定会大有作为。经过多次细致的考察,杨叔捕捉到了在当地种植葡萄这一经济作物的可能性。而为了验证他的想法,杨叔多次专程赶车到城里的新华书店购买与葡萄种植相关的农业书籍,用杨叔自己的话来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上面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做出的成果,我可以花这些小钱去直接学到东西就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钱了嘛”。
不仅如此,杨叔也注意到了五堡村附近的凤凰村便是种植葡萄而颇负盛名,不仅有着千百亩葡萄,还连续多年在当地举办了“凉山八景”之一的葡萄采摘节,于是他便亲自去到凤凰村,找到当地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向其寻求经验,拜他为师,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不少关于葡萄种植的窍门与技巧。在五堡村的其他移民仍沿用在故土的经验试着种植脐橙时,杨叔便开创性地种起了葡萄。而在葡萄种植之初,杨叔选择的是早熟的葡萄品种,如巨峰、青提等等,只是市场的反响并不强烈。这一点,杨叔热情地与我们分享:“其实水果种植实际上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进行种植,哪种水果好卖,种植的时间就要长。像现在种的克伦生就属于晚熟品种,成熟时间较迟,等到来年2月份都可以进行销售,彼时价格因为错峰上市可以更高,所以我就种了克伦生。”
03星火燎原:从独木成林到万亩硕果
作为五堡村葡萄种植的先行者,杨叔的成功亦如一颗星火在当地产业的黑夜中璀璨绽放,激起了周围移民与村民的学习模仿,对此,杨叔也从来不吝啬将自己的种植思路与经验教训分享给他们。至此,五堡村的葡萄种植产业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成长起来,并在后续各级政府的支持之下,于当时的四川成都农业博览会上一炮而红,仅用一个小小的摊位,就把万千专家以及游客的心引到了西昌市五堡村这个地方。小摊子和小葡萄填补了阻塞本地葡萄发展的鸿沟,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老板都会在葡萄丰收的时候来到西昌安宁收购新鲜的克伦生葡萄。
也许一阵微风就牵起移民们辛勤劳动的心,使他们暂时搁置手中的劳作,不自觉地望向东北边那支撑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家乡。但思绪片刻后,移民的注意力又将回到当下这块生机盎然的土地,富饶的安宁河谷,在移民们、三峡集团、各方政府的努力耕耘下,在浸润了金沙江的奔腾的风吹来之时,接着释放自己的活力。